10
烏松的建築與中國文化
Utzon’s Architec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Even though Mayan and Islamic architectural citie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Utzon, they are insignificant compared to his profound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from his youth to his later years.
/ By Sun, Chuan-Wen
烏松是現代建築第三代代表性的建築師。同時,烏松的建築觀,一生廣泛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值得我們探討。烏松(Utzon)的建築與中國文化的關聯性,依近代西方學者的描述,觀點難免分岐且偏頗。這種偏頗的觀點可以歸類為二種特徵:其一,以西方古典建築為標準的價值觀與美學觀。其二,不了解日本與中國傳統建築的歷史關係,而顯示以日本建築取代中國建築之趨勢。
德國建築師陶特(Bruno Taut)於1934年赴日本京都停留。曾參觀桂離宮及伊勢神宮(Ise shrine)大為讚賞;並稱桂離宮可以成為歐洲新建築發展的典範。
名建築史家基迪恩(Giedion),在他的《空間,時間及建築》一書中,介紹烏松(Utzon)的建築平台(Platform)時,則引用馬雅(Maya)建築的平台,同時介紹烏松(Utzon)所繪北京平台上木造屋頂速寫時卻描述成日本住宅屋頂和平台。英國建築評論家德魯(Philip Drew)在他的《現代建築第三代建築師》(The Third Genaration Architects)中,評論烏松的建築時也同樣強調,烏松的建築理念源自馬雅及日本文化。
英國學者威斯頓(Richard Weston),在他的烏松建築專輯《靈感,視野,建築》(Inspiration, Vision, Architecture)中,雖然肯定不少烏松的作品與中國文化的關聯性,譬如西科堡(Silkeborg)博物館中的展示空間和中國大同雲岡石窟的關聯性;但在其他建築方面,仍然強調馬雅、回教建築與日本建築對烏松的影響高於中國建築影響。
文/孫全文(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