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現地研究、價值表述與風水學的當代意涵-夏隆《曼海姆國家劇院》的具體演練
Field Research, Value Expression,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of Feng Shui A Practical Exercise in Hans Scharoun’s Mannheim National Theater
Architecture must be placed in “its location” as it possesses exceptional cosmic qualities, meaning it has outstanding cross-domain connectivity.
/ By Wang, Wen-Chi
1953年,德國建築師夏隆(Hans Scharoun, 1893-1972)參與了《曼海姆國家劇院》(Nationaltheater Mannheim)的公開競圖,雖然他的此一提案並未獲得興建,但是該設計方案演示了一整套細膩深入的建築學研究與實踐歷程,並且最終促成其3年後舉世聞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Berliner Philharmonie, 1956-1963)的呈現。因此,不論是要探究夏隆該時期作品的意涵,或是要追索一般意義上建築學研究與實踐的連貫性,該一競圖方案皆能夠提供極具價值的研究素材。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夏隆在此案例中,將其多年來對於風水學的研究做了富於創造性的闡發與演練,並且因此而將現地研究與價值表述緊密地結合為基地選址、形態發現與城市開發⋯等等具體規劃設計方法,為我人的相關探索提示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出發點。
筆者於另文已經詳細介紹過,(註1)夏隆除了圖稿與模型之外,於《曼海姆國家劇院》方案還提出了一共3份文件,也就是: 〈方案說明〉,撰稿人:夏隆,8頁(後簡稱〈說明〉) 〈論劇場的建築構成〉,撰稿人:阿申布倫納(Margot Aschenbrenner),13頁(後簡稱〈論劇場〉) 〈舞台與燈光設備〉,撰稿人:胡勒(Willem Huller),3頁(後簡稱〈設備〉)
文、圖/汪文琦(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