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1

社區改造再定位-建築師角色的多元可能性

Community Remake—The Multiple Roles of Architects

The term “Architect” emerged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 role best describing Michelangelo’s service to Piazza del Campidoglio. Commissioned by the Pope Paul III, this project shifted the paradigm—A public place for people instead of for gods.
/ By Wendy Teo

 

這個對於建築師角色的隱喻,即使到了現代也讓人深思:建築師如何在他們所在的環境當中持續為人建設真正居民所需所用的介面,並對建設物的角色扮演持續反省?這些建設將會對當下的社區環境產生甚麼樣的正面影響?建築師若要為地方帶動改變,要如何從純粹業主-建築師-施工方的關係裡跳脫出來,去主導建築在社區改造上的新可能性。

這一期關於社區改造再定位的討論,會把重點放在三個地域上建築師如何針對他們面臨的社區經營的議題與面向做闡述。

在台灣方面有黎淑婷建築師兼逢甲建築專業學院院長,如何從學術平台去為社區提供書屋,作為履行大學社會責任(USR) 的一部分。在中國松陽區中,徐甜甜建築師如何透過對地域的陪伴與實務,經營地方形象的再定義。在馬來西亞中有張文婷創立婆羅洲美學實驗室如何透過整合建築設計,地方工藝與社區合作去尋求社區工藝再定位。這裡也檢討了這三種社區改造案不同操作方式的大背景以及她們執行的過程中如何應對這些任務。這些社區改造的內容涵蓋工藝、教育、藝術社區與及鄉村再定位的個案……。

大學社會責任USR,利用學校的力量去推動社區改造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觀念起始於60年代,企業作為整合與分佈社會資源的個體單位,如何能夠針對本身的事務之外,去推動正面永續發展的公共事務。

文/張文婷 圖/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DnA設計和建築事務所、Borneo Art Coll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