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臺灣,誕生一座 傲視亞洲表演藝術的建築

The Birth of An Art Center Looming Over Asia

The inauguration of Weiwuying National Center for Arts honors Taiwan. Its location in Kaohsiung is the best choice, a bless for people in southern Taiwan.
/ Narrated by Hsu Po-Yun Compiler/By Arwin Lin

 

15年前,時任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先生,幾度與我討論在高雄建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北、中、南分別建設「流行音樂中心」時,我表示衛武營的興建,可因應南北各設一文化藝術重鎮,取得重北輕南的平衡,成為必要之重;其次,衛武營必當超越台北「國家兩廳院」的水準,而「流行音樂中心」也應當比照

「台北小巨蛋」的大小與功能。
綜觀以往二十幾年,臺灣政府、政治結構及任內之官員們,大多漠視藝術文化的質涵教育、推廣與硬體建築。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臺灣表演藝術演出場所,僅有『蔣經國時期』在臺灣各縣市建設的22座地方文化中心、台北「國父紀念館」及「國家兩廳院」,即使現今,文化建築而言,顯然是亞東地區最為落後的國家之一。

終於,今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落成,可謂為臺灣揚眉吐氣的永久建築。地點座落於高雄地區,不僅是最得當的選擇,更替南臺灣的居民們高興!
本人之所以如此的肯定「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源於彼時的啟動者張景森先生,歷經由「文化部」前身「文建會」,執行策劃並擬定細部規畫之招標、設計、建築、督導及施工等,此案歷經陳郁秀、陳其南、邱坤良、黃碧端等多位主委,及陳菊、楊秋興兩位前高雄縣市長等大力投入;此大型文化建築,起意規劃至今15年,我參與大大小小會議近200次之多,從定位、內容、規模、方位、建築音響、預算、佔地面積、整體建築、表演藝術功能分類、「文化建築體與衛武營保留的歷史記憶建築物」等,整體67公頃中之綠地區域的關係,建築設計規劃條文、設立「國際建築標案新規定與公共工程委員會」,整合「營建署」、「國防部」、「建築公會」及地方有關單位等,數十次來回研討,到拍板定案,並在『軟體內涵』、『專業人員培訓規劃』,爾後的招標案如《初期建築顧問標》及《建築設計標案》之兩梯次的初審、複審、決審擔任評審委員,而另一位極力參與的人是已逝的漢寶德教授。

口述/許博允 整理/林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