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3

蔡添璧教授紀念特輯

緬懷蔡添璧教授形影烙印在我心

幸人生有貴人 人生有貴人是幸運也是幸福,慶幸認識一位智慧長者,蔡添璧貴人。緬懷兩則故事:(一)我的教育部教授升等論文,『日治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審查委員居然是蔡添璧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都市計畫史一段生涯過程,體認蔡教授都市計畫專業積累深厚,審議會議發言睿智過人,不吝提攜後輩學子,確實亦友、亦師、亦父的長者。(二)我擔任建築學會理事長時,曾經面臨過理事、監事們對於室內裝修培訓案爭議,舉辦年度會員大會被要求清點出席人數等困擾;甚至購置都市計劃學會會址辦公室,面臨需以個人名義貸款之窘境,我均曾經登門拜訪求援蔡教授。回想當年的爭議、困擾、窘境,竟成當前最深刻甜美的回憶,撰文時心思是錯綜複雜,心坎卻緬懷、感恩蔡教授。

文/黃世孟

 

光輝歲月 榮耀一生

蔡添璧教授和我們當時的「中國文化學院」「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第一屆學生結緣於民國53年,時年我們升大二,蔡老師那年三十五歲,意氣風發。盧毓駿(1904-1975年)創系主任倚之為股肱,共商系務大事、共訂發展大計。盧主任辭世前,系務付託人,就是蔡教授。 我們民國56年畢業,同班同學發展都很好。我進入「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即UHDC,被當時的蔡添璧組長錄用到住宅組工作,於是我們二度結緣。 民國80年代,我重回母系任教擔任兼任講師,其間因系務紛爭,協助老師並共謀對策而感情更為緊密,可謂三度結緣。

文/竇克勤

 

永遠懷念的蔡添璧老師 

蔡老師一生奉獻於文化大學建築系,提攜學生,深受愛戴,早期畢業生經常與老師連繫長達四、五十年者,他多能記得姓名與瞭解近況,無論言教、身教或聊天,均能受益匪淺。 蔡老師早年受知於文大建築系創系系主任盧毓駿博士,負責收集伊利諾大學建築系課程與各年級建築設計題目,定系名為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又將建築設計課程由教授指導評分改由學生在台上說明,四位教授在台下提出質問與評論,再由學生辯解說明,此為全國之首創。 蔡老師早年擔任公職歷省建設廳、公共工程局、行政院經合會,後為高玉樹市長借調到臺北市政府擔任建築管理課課長及國民住宅興建委員會執行祕書,又追隨時任考試委員的盧主任擔任典試委員。

文/何幼榕

 

追憶蔡老師

建築設計課評圖是學生最畏懼的場合,林澍民老師評語委婉,林建業老師評圖用詞較嚴格犀利,林慶豐老師講評是日本「歐吉桑」式的耳提面命,而蔡添璧老師的評論則像朋友式的規勸對話,深得同學們敬愛。畢業之前,建築系學會舉辦一次到中南部參訪古蹟的活動,林永源會長特別邀請古蹟專家林衡道與畫家席德進帶隊,而蔡添璧老師也受邀參加。當巴士通過嘉義新港附近時,蔡老師愛鄉心切,他說真正古老的笨港天后宮是新港奉天宮,這句話至今我仍然記得,讓我覺得蔡老師是一位念舊不忘本的人。

文/李乾朗

 

好學不倦 智慧周延 

蔡老師秉持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之外,對於學生面臨困難與工作的發展與抉擇也都時時表達主動關心與協助的熱忱,他往往也會根據學生的根器與特質隨時向來請益的學生提出智慧的建議與抉擇,到了蔡老師家中,最令人驚奇讚嘆的就是他客廳牆後的書房與研究書籍堆積如山的客廳桌面,他的研究精神與好學不倦就是他與生俱來的特性,也是他成功的原因!在蔡老師眼中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克服不了的困難,任何疑難與蔡老師請教後總會發現有一種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文/黃萬翔

 

如師如父—憶恩師蔡添璧老師 

民國60年進入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有幸還能接受盧毓駿教授的教導,還記得大一時用心聽到的一句話:多念點書,聽我的話沒錯。 大一忙於嚴師—高擎天老師之圖學及仿宋字,只要獲得一個R字,星期六、星期天就沒了,紮實了基本功,卻忘了對老師的感激。 一直到遇到蔡老師才開始思考師生之關係與互動,老師忙於傳道授業,學生忙於講話聊天,一句:不要講話,同學照講;第二句:不要講話,充耳未聞;第三句:不要講話,吵雜依舊。結果蔡老師收拾書本走人。 從小習慣填鴨式的教育,到了大學,經蔡老師的一怒,才認真思考:現在已經是專業的訓練了,認真學多少,都是自己未來謀生的本事。

文/喻台生

 

無處不教 無所保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些都發生在蔡老師和我們這群研究室弟子間,跟蔡老師相處的歷歷往事,應該更貼切了。 大二某日下午第一堂鐘聲響後,完全無昏沉的氣氛,教室裡同學亢奮喧鬧,完全無視一位老師簌然出現講台,蔡老師已安靜站了五分鐘。老師默默拿出營建法規課本,又默默收回包包,只說了句「你們慢聊」就走出教室,身為班代的我僅存念頭衝出去跟老師道歉,老師說「等你們想聽課我再來」,留下突然安靜的全班。 我想老師給我們最重要的提示,學生不就是要來學習,學習不就是態度最重要,沒了態度談不上誰給你尊重。

文/歐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