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越過另一個山丘
Climbing Over Another Hill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ountain Chalet not only marks that the author has climbed another hill, but
also a hill that contemporary Taiwanese architecture should hike over.
/By Liang Yu-chang
山屋—建築師邱文傑是以一個創作者的自覺所進行的建築創作。他自嘲,常常誤稱這棟建築是山丘而忘了原本的名字,其實也是在下意識裡,把這座建築,當作自己,也是臺灣建築的一個要越過的山丘。山丘的誤稱,在不覺之中,描述了一以個建築為志業的白髮少年的心境,於是,山屋口口,在設計的實踐與論述,也成為了邱文傑面對自己的生命歷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做建築的心路歷程在此的一個驀然回望。 我認為這件建築作品,不僅是邱建築師在個人的創作歷程上要翻越的山丘,也象徵了臺灣建築現階段發展上必須翻越的一個山丘。在諸多變動不安的2020年,整個臺灣建築獎評審歷程裡,我看到臺灣建築的發展,可說是繁花盛開,呈現多元的趨勢與嘗試,在回應著這塊土地與生活,而在其中,山屋,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在於建築師以這個作品作為一個宣言,在臺灣極其艱難的建築設計處境裡,能夠凸顯出建築的獨立性與自明性(Autonomy),更進一步透過設計者的論述,轉化成為一個文化意涵,去進行臺灣文化性的提問和對話。很可貴的,是在於設計者的自我命題,從理論性著手,non-program 的設計,更是從建築本身出發,顛覆傳統公共與私密的空間關係。 所以這個作品,毫無疑問,是建築師非常個人化的作品,更是他對整個臺灣建築設計的吶喊。設計企圖以空間關係與材料構築來回應文化性的提問,是對所生長的臺北的愛恨情仇的左右手互搏,一個自我辯證的發展。是理性與感性的自我對話,也回溯了作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時空和元素,自我對城市的生命記憶與成長歷程。在這裡面,融合了臺北條通的巷弄生活與童年記憶,以及騎樓和屋頂違章鐵皮加建的空間元素。
文/梁豫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