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

逢甲大學建築學院



1826個日子

七年前逢甲建築畢刊,寫下這一段序,當年的主題是1826,建築系的五年再加一天的1826個日子:

1826, an end to a beginning
逢甲建築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累積五十多屆1826個日子,凝聚成為一股相當可觀和豐富的能量。 這一本厚厚的畢刊,是我們珍惜的集體記憶,首先感謝全體師生的努力和家長的支持,共同經營屬於我們的品牌,「多元」的註冊商標!

故事至今仍是如此,逢甲的畢業設計,每一屆超過一百位同學畢業,六十多題的畢業設計,二十多位指導老師,熱鬧!心存感激的熱鬧!感謝師長們的寬容與慷慨,擁抱彼此的不同與多樣,尊重與接受各自的指導方式與同學作品如何滋長發展。藉由畢業設計,同學能夠更認識自己,更認識所處的涵構,更認識世界。過程中運用大一到大四的累積,不斷成熟溝通和表達的功課。我們認為這是建築教育可貴之處的縮影。

曾經在準備課程評鑑資料,畢業設計作為終端課程,需要回答和舉證課程的成效KPI,所謂客觀基礎則是仰賴畢業後一年及兩年的問卷回覆。面對備審資料的這一項,我愣了許久,一股納悶,不知如何下筆。若畢業設計,能夠有立竿見影的成效,反而應該是某種程度的教育失敗。畢業設計是生命中埋下的種子。種子發芽和茁壯的契機,是生活的當下與畢業設計過程某一片段的回憶的結合,可遇不可求,也許常常發生,也許在五年、十年、數十年後突然意識到。如此情境,該如何K、如何P、如何I?

文/高敬賢(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