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

邱文傑

建築的態度: 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Jay Chiu

Roan, Ching-yueh × Wang, Tseng-yung / Compiler by Lin Rey-Zhe

 

概述:邱文傑1962年出生,大三跟著淡江建築系助教季鐵男,一起參加日本新建築雜誌的概念性設計比賽,得到第二名。1985年畢業後,跟廖偉立一樣在李祖原那邊工作兩年,然後去哈佛拿到學位,並在設計Tokyo Forum/東京會議中心的Rafael Viñoly那裡工作,然後1994年回到台灣,開設他的建築設計公司。

2000年的時候,邱文傑的新竹之心蓋出來。新竹之心就是一個像仁愛圓環或景福門那樣被大馬路包圍出來,就是傳統社會紋理跟現代化紋理重疊的錯誤狀況,無論日據時期或者是光復以後,都很容易把傳統的都市紋理直接切割掉,日本人故意讓城牆消失,故意把布政司位移,消除原有空間紋理。但是新竹之心的作法,是特殊少見的回應方式,邱文傑的名聲就從這邊開始建立。接下來是九二一地震博物館,大部分工程的錢是TVBS基金會募到的,比圖交給漢寶德主持,漢寶德刻意挑了六、七個年輕建築師,包括邱文傑、呂理煌、龔書章,呈現一個想要超越台灣當時的設計思考狀態。我也是評審之一,最後是龔書章跟邱文傑競爭不下,最後有一個評審願意轉換,邱文傑的案子就出線。 他事務所網頁的第一頁,隱約在說明他的思考過程裡,在地特質跟現代性兩個元素,似乎在腦裡拉扯,他自己也不太確定應該站在哪邊,彷彿好像應該在這兩邊遊走。可能有一個人在他腦裡干擾,那就是Kenneth Frampton的批判性地域主義,也就是如何在現代性跟在地性裡面,尋求一種有機的組合,形成新的價值觀。這對原有的地域性價值會有填補,現代性本身也因此會增加感性與獨特性,他應該是在這邊尋找答案。但我看他的作品還是這樣不斷搖晃,有可能他是故意讓自己停留在清醒跟不清醒,在地跟現代性之間,因為這縫隙的裡面,會有一些奇特狀況可以掌握。

對談/阮慶岳×王增榮
整理/林睿哲
圖片/邱文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