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

一九五○年的梁思成與丹下健三

Liang Si-Cheng And Kenzo Tange in 1950  

/ By Arata Isozaki / Translated by Ko Sheng-Chieh

 

華文世界中,有關梁思成的專文所在都有;近年除了將梁的文字集結成冊的專書之外,朱濤所著《梁思成與他的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一書,因對梁所遺留的成果重新進行檢視與評價,在中國近代建築研究分野中引起不小的討論。適逢梁思成一百二十週年生誕記念,在此摘譯由普立茲克獎得主磯崎新所著《一九五零年的梁思成與丹下健三》。期待由華文世界以外的觀點,再度認識梁思成。原文於2013年完稿、8000餘字,收錄在《磯崎新建築論集6 ユートピアはどこへ–社会的制度としての建築家》(岩波書店,2013)之中;針對中國建築師的論述則是少見於磯崎新寫作的主題。

我們不妨先透過年表捕捉二位建築師的主要活動歷程。1928年協助創立東北大學建築系後,梁思成隨即加入朱啟鈐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任法式部主任,這個選擇決定了梁思成在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位置。8年後,丹下健三從東京大學建築系畢業獲辰野賞,加入前川國男建築師事務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打破東亞的寧靜局勢,梁思成的研究工作在動亂中進行;丹下則在日本主義的加乘中,於1942年接連奪得兩項國家競圖案的首獎。1945年日本投降後,梁與丹下巧合的在1946年各自進入清華大學與東京大學擔任教職;清大建築系由梁思成林徽因領軍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權,東大建築系丹下研究室則在往後20年間培養出磯崎新、黑川紀章等知名建築師。1955年,丹下以廣島和平會館為戰後日本建築立下指標性意義的同時,梁思成則在中國反復古、反形式主義運動中成為最醒目的標的,而久病纏身的林徽因也在同年病逝。梁思成在被迫否定自身學術信仰與失去摯愛的雙重打擊中度過人生中最後的歲月,1972年在失意中過世。相反的,丹下在日本60年代急速發展中,以代代木國立綜合室內競技場(1964)取得世界注目,從日本的丹下蛻變成世界的丹下。

文/磯崎新
翻譯/郭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