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07
07
作為生產者的建築師-科技浪潮下的設計工作群像
Architects as Producers: The Collective Faces of Desig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 By Hsu, Cheng-Ju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在《作為生產者的作家》中,闡述了作家在社會的生產體系中的積極角色。他呼籲作家不僅要提供作品供人消費,更要將自身視為生產者,以其獨特的媒介和技術介入現實生活,轉變藝術形式,並將其功能導向社會的進步。這一洞見,對於理解當代建築設計的本質及其社會責任,具有深刻的啟示。
如同班雅明所強調,生產性的寫作必須克服視自身為孤立創造行為的浪漫主義迷思,轉而認識到其勞動與更廣泛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內在聯繫。對於建築師而言,這意味著擺脫將設計視為純粹個人藝術表達的狹隘觀念,轉而將其專業實踐置於更寬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脈絡之中。
建築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概念構思到最終的營造及使用,都與社會的物質生產和意識形態緊密相連。因此,建築師的責任不僅在於創造功能完善、視覺美觀的建築,更在於積極介入這些生產過程,以其專業知識和批判性思考,推動更具社會公平、環境永續和文化意義的建築實踐。
文、圖/徐鉦儒(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資深建築設計師)
附圖:成功大學生醫卓群研究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