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1

公共空間與社宅居民情感認同的實踐

Public Space and the Emotional Ident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 By Wu Hsiao-Ping

 

臺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截至2021年底,已徵選入住7座社會住宅的青年創新回饋戶(簡稱:青創)作為社區種子住戶。青創的組成多元,他們是老師、律師、設計師、藝術家、醫護人員或研究者,在社區裡回饋自己的所學專長,辦理活動回饋社區、運用數位媒體經營社區社群網絡,為鄰居搭建情感交流的橋樑、促進社區活絡。青創不僅是社區住戶,在社會住宅中可能同時扮演住戶代表的角色,彙整居民意見的輔助者;亦或是住戶紛爭時的中間協調者─公共空間,即是社會住宅新型地區治理模式發生的重要空間場域。 空間資源的建置與活化 興隆D2社宅與明倫社宅的跑道空間串連不同棟別,是鄰居孩子們一起遊戲、居民們相約面交團購的場所。兩座社宅基地的青創運動團,也時常號召居民朋友在此一起運動,進行徒手肌力訓練、拳擊有氧,沐浴在月光下進行星空瑜珈。在社宅裡,擁有不受限制的半戶外空間是不可多得的小確幸,居民時常分享過去的租屋體驗,下班返家就回到一人蝸居,少了社宅好鄰居們彼此關心的溫度,能住在社宅真的很幸福。

文/吳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