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5

卡拉喬瓦的紐約之眼

A beacon in the flow
“The Oculus” Transportation Hub in New York by Santiago Calatrava

It is hard to draw a line between a design interest and an obsession. In the case of Spanish-born, Swiss-based architect-engineer Santiago Calatrava the design interest in eye-shaped structures, white, bone-like skeletons and kinetic architecture (that can move) are a life-long focus that borders on obsessions.
/ By Ulf Meyer
/ Translation C.J. Anderson-Wu

 

紐約市靠近911事件地點,卡拉喬瓦所設計的建築把他過去作品的三個重要理念合而為一。這個被稱為「紐約之眼」(Oculus拉丁文,眼)的地鐵站如何擔負交通設施的功能呢?紐約地鐵網路幅員遼闊,這個從地下升起的結構與眾不同。紐約地鐵很難懂,加上恐攻的悲劇讓人難有安全感,所以建築師將光引導到地下,提供清楚的方向性,就像通往天主教堂塔樓的入口,吞吐著過往的旅人。

Oculus這個字在建築上有很長的歷史。例如羅馬建築圓頂上的天窗,如萬神廟。但卡拉喬瓦的Oculus不是圓頂上方的圓形天窗,而是新哥德式骨架所包覆眼睛形狀的大廳、地下車站與購物區。兩層白色鋼骨之間的玻璃引進帶來希望的光線,兩側有兩層商店街的開放空間,沒有梁柱擋住視線。鋼骨在頂上交會,天窗是條狀的,每年9月11日這天窗會向紐約的天空打開一條縫,表達對創痛的記憶。整棟建築就像是光線編織出來的,既像燈籠,又像燈塔。

本案業主是紐約與紐澤西港務局,與世貿中心同一業主,因為地鐵站是曼哈頓市中心世貿區重新開發一部分,距離911紀念館和館前以原世貿地基改建的水池不遠。附近包括由哥本哈根BIG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世貿二館與倫敦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八十層樓的世貿三館即將落成。

文/Ulf Meyer
翻譯/吳介禎
攝影/彭書琦(a) 蔡芷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