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10
10
培育與永續:未來本土文資建築師培訓計畫
Culti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raining Project of Local Architects for Cultural Asse
/ By Chung Hsin-Yi, Chan I-Jung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統計,目前全臺已登錄的古蹟數量為1,057處、歷史建築1,763處、紀念建築21處、聚落建築群25處、文化景觀79處、史蹟7處、考古遺址58處。這些有形文化資產,需要文資建築師們用心了解它的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並掌握其文化資產核心價值,以進行適當的修復規劃設計,同時也考量未來再利用之需求,才能使有形文化資產得以永續保存。
目前全臺5,000多位建築師中,從事文資修復的建築師約佔2%,在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中,「建築史」相關課程不斷縮減,而文化資產的修復涉及到建築史、修復倫理、文資價值判斷及對構造、材料、工法、工序等的認知,因知識體系龐大,也需要長期的養成。新進、有意從事文資修復的建築師,一直以來都是透過不斷的摸索、嘗試、自學,來完成每一棟文化資產的修復,但對於日漸增加的文化資產,需要邀請更多的建築師加入,同時將國內累積四十多年的修復經驗傳承下去。
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下,全建會文資委員會開始進行古蹟規劃設計及監造培訓班的課綱編撰,藉由小型、多場次的分區座談會,了解國內古蹟規劃設計及監造從業人員執業的困境與需求後,再擬定未來培訓課程的方向及課綱。
文/鍾心怡(建築師)、詹益榮(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