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8

建築公共工程的實與虛

Solid/Void of Public Architecture 

Open competition for public works might not be the best strategy, but there are advantages for Taiwan.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in practice, Japanese experience is worth looking into.
/ By Wang Chun-Hsiung

 

台灣建築公共工程設計的採開放競圖,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但相較於世界各國,已擁有許多優點值供我們去發揮。然而目前施行上卻遭遇許多困難和障礙,如何以前述日本經驗為鑑,是需要我們思考和努力的。

一位日本著名的資深建築師,有次聊到台日的建築師執業環境比較時跟我說,他們很羨慕台灣的開放競圖制度,尤其對於年輕的建築師來說,這提供了比較好的環境。他接著說,日本在十多年前,也有類似的狀況,那時的日本有70%的建築案會用開放競圖來決定,委託給哪位建築師來設計;現在剛好顛倒,只剩30%。我很不解地請教他,為何這十多年來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他回答說,因為透過競圖取得設計,雖然設計較有創意,但卻發生預算和工期難以掌控的情況,因此主辦單位為掌握執行效果,開始改變招標方式,一個案子跟著一個案子地逐漸造成了全面的翻轉。我聽了有些愕然,除了因為我熟識的一些日本年輕建築師確實在跟我抱怨近年日本競圖越來越少外(現在我終於知道原因了),也對台灣開放競圖制度產生的預算和工期難以掌控之弊病,深有同感。

文/王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