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2

建築獎側寫

 Profiling Architecture Awards 
/ By Lee Lu-Chi

 

建築已經從人定勝天的神壇上走入凡間,成為大地環境的一員,劇本多元化了⋯

第一次擔任2021年臺灣建築獎評審,練習用側寫的眼光看待近年臺灣的建築作品;相對於過去我們是得獎的設計者,都是已經登載在雜誌中,被納入然後得獎,可能和當時的評審眼光、理念契合所以得獎,也沒有多想。今以評審身份躬逢此臺灣建築界的盛事,欣喜看到近年臺灣建築作品朝向多元價值的演變,略記如下: 首先,作品面向從建築擴展到景觀,甚至是大環境,過去以單一建築作品為主角的型態,轉變為群落的建築(例如樸山村、永建國小),建築周邊景觀的角色更形重要(例如樸山村、嘉義市立美術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或是以景觀為主的作品(例如屏東縣民公園)也受到重視,甚至以建築師的觀察提出面對大環境議題的中繼方案(例如利澤飛灰暫存場),在在顯示建築和環境更加融合了,或說建築人更承擔起對環境的責任。看起來建築已經從人定勝天的神壇上走入凡間,成為大地環境的一員,劇本多元化了;建築師也從舞台明星轉變成為劇場導演,創造一個可以促發多元行動、讓大家都入戲的場所。

文/李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