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05
05
東京中野對話-珍惜「遇見」的建築空間實踐與交往
Dialogues in Nakano, Tokyo Endearing Encounters: Architectural Spatial Practices and Exchange
/ By Huang, Shu-Mei
刑務所,或稱監獄,並非當代建築實踐中常見題材。當代人很難想像在上個世紀的東亞曾有熱烈探討刑務所建築實驗,在東京建築會誌中曾有不少報導。因關注刑務所作為文化資產的可能,我結緣認識了東京大學的阿古智子教授,甚至成為研究夥伴。去年剛好東大訪學進修,終於能多瞭解離她住家距離不到十分鐘的中野刑務所大門遺構保存近況,更近一步理解這大門遺構去留之間所串連起的女力空間實踐交往,包括日本建築界女性建築師富田玲子、社區文化工作者十川百合子(二級建築士,屬於中野建築物應援團成員)、象集團高澤京子景觀建築師等。富田玲子是象集團創辦人之一,更是東京大學建築學部第一位女學生,曾師從丹下健三、吉阪隆正。高澤女士在臺灣宜蘭有長期的專業經驗,是特別熟悉臺灣的一位。這些人為什麼會走在一起?從她們的行動實踐中,我們可看見哪些人和環境的互動可能性?共享社區環境關懷如何讓她與她之間相互豐富彼此? 遷建工程主因是中野區平和之森小學的校園擴建所需。事實上,平和之森小學以及一旁的平和之森公園,原來都是豐多摩刑務所用地一部分。
文/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