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3

臺灣聚落保存維護的回顧與展望

Retrospect of Taiwan’s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Settlement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wan kicked off by the Law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promulgated in 1982; nevertheless, so far there is not a single case can be considered successful. The major reason is the Law fails to make up the ga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interests of the properties and the public concern of the assets.
/ By Fu Chao-Ching

 

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中,許多國家都是由單點建築開始,然後發展成為線性的文化資產保存或是面狀的文化資產保存,或是通稱為整體性文化資產保存。線性的文化資產以街屋為主,面狀的文化資產則以歷史中心(Historical Center)與聚落(Settlements)為主。現代人為了追尋傳統人居環境中所遺落之許多優點,為了彌補生活環境人性與根源之失落,因而在1970年代以後建立了不少樣板式的民俗村或民俗公園。事實上,在我們生活環境中(包括城市及鄉村)往往就存在著許多深具各種價值之傳統街巷或群居的建築群,現代人捨近求遠,捨真求假之現象有時真叫人深思。文化資產的保存,只靠單點式的古蹟或歷史建築是不夠的,整體性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是必須努力的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極力發展現代建築進而使整個生活環境產生疏離感及無根性之後,紛紛開始重視傳統街巷在人類生活空間上的意義。反觀臺灣近幾年來毫無反思的建設,幾乎快要摧毀所有城鎮中的傳統街巷及鄉村的聚落。整體性文化資產保存或許會損及某些眼前的利益,但是對於下一代文化歷史感的連續卻有著正面的功能。老舊的傳統街巷與建築群仍然可以修補,刻意毀棄將是替自己的文化斷根,孰輕孰重,現代人不可不三思而後行。本人將先介紹國際上整體性文化資產的基本態度,進而回顧臺灣的發展與展望。

文、圖/傅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