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跨越科技與協作

Beyond Technology and Coordinati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eiyuying has gone further from conventional practice. Its employment of digital design turns construction into a new page which integrates different professions and tools to accomplish quality architecture of zeitgeist.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technology applied dur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By Bee, Kuang-Chien

 

衛武營的設計概念來自意象,以建築形式追求某一意象的重現,是傳統的做法。建築物的公共空間「榕樹廣場」捕捉南臺灣老榕樹合圍的樹洞意象,以意象引領設計,也是陳腔。因此在建築視野上,衛武營的設計無論是對基地,環境,表演等重要議題,沒有以建築設計為工具,作深入的探論。

當然,建築師(Mecanoo Architecten)提出的榕樹廣場,不只是意象的傳達,它同時也是公共建築的「公共性」的討論,「公共性」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如何讓都市的公共事件與常民的日常生活銜接互惠」應該是本設計案的企圖之一。然而超大尺度的衛武營園區,位於都市邊緣,園區內並無居民,園區周邊也沒有許多住宅區,在現實條件的檢驗下,此方案的公共性有它的正當性,卻可能沒有它的適當性。未來的高雄,在這塊園區周邊有人口增加的可能性嗎?還有土地開發的機會嗎?榕樹意象的追求是西方建築師迎合業主在地意識的喜好,而公共性的追求,則有建築師對都市解讀薄弱之嫌,造成誤判錯置的可能。然而,衛武營的成就可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解讀可得。

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與羅興華事務所自從2007年奪得這項國際競圖大獎,前後11年裡,他們鍥而不捨的堅守設計品質、追根究底、學習成長,在克服萬難中完成此龐大複雜的建築,其中意義非凡。

文/畢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