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1

2017與1982相遇在中原圖書館

The Encounter of the 2017 and 1982 Chung-Yuan University Library

/By POLYMER

 

什麼時候來到圖書館也成了大費周章?

千禧世代的我們,出生便是數位原住民,我們尋獲知識的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不再是從圖書館的層列架上翻找出一本所需的典籍,更不需要在那花上一個下午甚至一天,才能準確地釐清或蒐集到一條所需要的知識。而現在,我們只需要手指輕輕鍵入字句,「let’s google it」,不到五分鐘就可以獲取大量的資訊,相對地待在圖書館裡的時間可能短了許多,甚至為此不再需要上圖書館。對於這樣的差距我們何必大費周章地來到圖書館?

一個大約寬50公分、長30公分的框,所涵蓋的資訊內容,是否等於了現代人的全世界?以往我們移動身體上圖書館去找尋知識,而現在,一樣的目的,一樣的行為,卻少了「身體移動」的過程,主被動的關係反轉,而在身體移動的過程當中,或許,有著許許多多在想像之外的事情會發生。

一趟關於中原圖書館的旅程
夏季餘溫的陽光,依舊有著威力,躲進懷恩樓的半月型拱門,暫時進入陰涼的隧道躲藏,喘一口氣再大步向前,穿出隧道的閘口,霎那被陽光襲擊之下,看到的第一眼是在佇立在眼前龐然大物。進入圖書館,找到書籍借閱系統,鍵入關鍵字,查到索書號在五樓,往樓上直奔,馬上被巨大的書架們遮去了通道,開始辨別書架上的號碼,看是無機的指引文字,像是被催眠的你只能依循著號碼前行,途中目光不時被大大小小不同方式開窗的外面世界所吸引,穿越77、78來到79,往前走一格預期看到80,但期待卻落空,80呢?就莫名地消失在走道上。

文/POLYMER
圖/ Delpozo SS16 Fashion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