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1

BIM技術與 IPD精神之初探

A Primary Exploration of BIM and IPD

The integration of BIM and IPD lies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ticipants as early as the beginning stage of a project, which is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any drawing tool or modeling software, or database.
/ By Lin Wei-Yu, Huang Chih-Yao

 

建築營建是一種傳統產業,近年來隨著土地、人力成本變高,經濟效益變得越來越低,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口數越來越多,全球化、都市化、建築物大型化及複雜化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及環境下,全世界營建產業(包含台灣)都期待隨著BIM的導入及技術使用發展成熟後,讓這個必要且不能消失的產業能因此改善品質及效益,促進產業往後發展的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BIM成為營建業界中一種趨勢與熱潮。

台灣BIM的發展在產官學界的推動下,在近十年內已有相當多實際執行BIM的專案產生。BIM的技術當然相對過去成熟許多,但市場上實務執行的專案團隊包含業主、設計、營造似乎對BIM實質產生的效益仍抱持著諸多的疑問及抱怨,大多是沒有得到理想中的效益及品質的提升,反而對團隊來說是多餘的工作項目。然而我們透過網路、媒體報導及在國外工作者之分享訪談得知,其實這樣的狀態不是只發生在台灣,實務運作上依然還有很多問題存在。

這些問題會發生大多是因為團隊不知道為何而BIM,所以許多公司為了部分的BIM個案,多花錢購買軟硬體卻始終沒有納入常規之工作流程,多花錢請工程顧問或資訊公司翻模,甚至在情急之下,專案中特別聘請一位非原來團隊中熟悉各團隊執行流程習慣的「專家」充當BIM經理(顧問),使用了不正確的流程及作業方法且使BIM干預原來團隊工作,這樣的作法及心態對業主、設計、營造都是沉重的負擔,BIM開始變成一種沒有實質效益的口號,沒有明確的目標、流程及作法,更不會產生合理的商業模式,自然無法促成這件事。

文、圖/林煒郁、黃郅堯‧ 林煒郁黃郅堯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