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2
天井格柵 老屋新綠
12
天井格柵 老屋新綠
謝承諭建築師事務所 / 原石整合設計
Steeling Green - Rowhouse Reinvented
HCY Architects / Studio dust
面 積 基地面積/ 84 ㎡
建築面積/ 67 ㎡
總樓地板面積/175 ㎡
層數高度 層數/地上 2.5 層
高度/10.2 m
設計時間 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施工時間 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
攝 影 揅空間工作室 Studio Millspace
HCY Architects / Studio dust
面 積 基地面積/ 84 ㎡
建築面積/ 67 ㎡
總樓地板面積/175 ㎡
層數高度 層數/地上 2.5 層
高度/10.2 m
設計時間 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施工時間 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
攝 影 揅空間工作室 Studio Millspace
1973年的街屋改造,位於新竹市區四米寬的巷弄內。設計者看到了街屋老宅的空間潛力,同時想要透過整建,去處理台灣戰後街屋的常見問題。主要設計構想是新造雙層立面與小天井,提升老屋的採光通風,使用精簡高效率的建材,以設計的手法追求適切的常民住宅品質,而非運用華而不實的材料與造型;同時,尊重原有空間脈絡,延續色彩紋理、再生利用老宅物件,讓舊時代的痕跡,融入小家庭的日常,層疊出生活裡的美感經驗。
所謂街屋,或稱連棟透天,是台灣最主要的住宅型態之一;在都會地區或市中心精華地域以外的市鄉鎮,幾乎全是街屋的天下。這些戰後大批興建的、通稱為「販厝」的台灣街屋,經常有兩大空間問題。於外,這些街屋常以落地門及騎樓對著沒有商業活動的街道、或人潮難以駐留的交通幹線,
既不容易開店做生意、也不是靜謐居所;因為鄰里互動、經濟活動與職業的轉變,街屋與街道的關係已經不像傳統店屋那樣融洽適意了。於內,這些街屋通常沒有天井、中院,失去了傳統店屋的進深層次,減少了採光通風,成為陰暗窘迫的狹長住宅。如此一來,街屋最重要的門面──正立面往往也是最珍稀的採光通風面,同時卻須肩負隔絕隱私與防範噪音的功能。街屋的住民經常以各種方法處理這兩大問題,封住了生活空間與外部的連結,而新建的、總是以車庫面對城市街道的街屋也越來越像是密閉、幽暗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