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7
07

作品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34 屏東藝術館整建 / 46 橫山書法藝術館 / 54 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8-36建物周圍景觀及20-23號倉庫展示 / 62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紀念特輯
張肇康的建築細部 從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實踐華人建築的現代性之路 / 122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麻辣鍋、皮蛋豆腐和滷味三兄 / 78 建築協奏曲-設計與執行的夢幻組合 / 82 「Open for All」打開可能.成為可能 訪劉若瑀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經營 / 86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結構實踐 / 89 劇場是個有機體 / 94 北藝中心的空調挑戰 / 98《論壇》
展望後疫情時代的建築永續 / 120《建築活動》
臺南建築三年展:看臺灣道署的古今時空相遇 / 116《評論》
一個寓言機器: OMA的臺北奇觀與都會造-演術 / 102 迷樣的變體 / 111《他山之石》
深圳寶安文化區表演藝術中心 / 68
2022
06
06

作品
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 / 34 溪洲觀光服務中心與低碳轉運站 / 40 水門轉運站 / 46 林榮新光站 / 52 基隆市消防局暖暖分隊 / 601979~2020臺灣建築年表
關於1979~2020年表 / 67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紀念特輯
與張肇康的師生緣 / 110 1959年前的張肇康 一條未被關注的華人現代建築新路徑 / 114 早年東海規劃設計方向幾個關鍵性的決定因素 / 123
2022
05
05

作品
家和里仁 / 38 中壢何宅 / 44 臺南李宅 / 48 山簷之家 / 56 層疊的生活角落-李宅 / 64 步美的家 / 70 員水之家 / 76《文化資產》
臺灣歷史建築古蹟之省思 / 86 推動文化資產政策改革的手 文資女神 林宜瑾立委訪談 / 87《建築技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 / 108 高雄火車站回娘家 / 114《建築實踐》
真實與幻想之間 以一棟家居的改造試論建築的意義 / 102《論壇》
女兒牆名詞由來探源 / 106《建築活動》
閱讀臺南建築三年展 2022「建築,之間的距離」 / 89《建築人物》
《朝向新建築》給了我們什麼? / 94
2022
04
04

作品
多野樂旅館 / 30 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 38 台北時代寓所 / 46 環普西安新創辦公樓三期 / 542021優良綠建築
我國優良綠建築評選與未來展望 / 78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 / 80 台電南部展示館 / 84 經濟部傳統產業創新加值中心興建工程 / 92 MOXA八德廠 / 96 新北市八里區行政中心 / 100 新北市土城醫院 & 台積電中科十五廠五期辦公棟 / 104 IKEA桃園店 / 110 桃園市中路二號社會住宅 / 114 臺北市松山區健康社會住宅2區 / 118 印象天裔 / 122《他山之石》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 / 64
2022
02
02

作品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 / 30 屏東縣民公園 / 40 樸山村 / 54 泱泱自然紅屋展示園區 / 64 利澤飛灰暫存場 / 72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 / 80臺灣建築獎
Putting a Hole in One Acceptance Speech of 2021 Taiwan Architecture Jury Prize / 92 建築的修補造型論 / 94 小城市的文化風景 / 95 修復與共生 / 96 從土裡長出來的建築 / 98 城牆中的教堂 / 99 地球倒帶計畫 / 100 怡然自得的臺灣建築 / 102 瞻前顧後 / 105 明天會更好 / 106 建築獎側寫 / 107 建築獎的光譜轉移 / 108
2022
01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