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8

王秋華與台灣建築的1970年代

Wang Chiu-Hwa and Architecture in Taiwan’s 1970s

When designing a church, do not overly sacralize the church. Instead, make everything you do sacred, like your tasks, your food, y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In other words, do not leave behind your piety in the church.
/ By Wang Chun-Hsiung

 

當你們設計一個教堂的時候,不要把這個教堂設計的過分神聖,他說你要把這個神聖的地方,分佈到你做的每一件事裡面。你的工作也要神聖、你的飲食、你的待人、不要說你到教堂時很虔誠,別的時候就可以隨便。 1970年代是王秋華人生轉變的重要時刻,1973年他為台灣設計「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中心」,在此之前,她與台灣建築幾無關聯;1979年台美斷交,在許多台灣人倉皇舉家移民美國之際,王秋華由美返台,開始定居台灣,從此在台執業與教學,直至今年六月過世。而1970年代亦是台灣建築發展產生重要變化之際。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主導台灣建築發展的「第一代建築師」,逐漸讓位給「第二代建築師」。第二代建築師由台灣本地大學建築教育培育出來,而大學建築教育在日治時期並不存在。比如1951年畢業於成功大學(當時為台南工學院)建築系的高而潘(1928-),在1966年離開由第一代建築師關頌聲(1892-1960)開設的「基泰工程司」,獨立開設建築師事務所。而高而潘的同班同學蔡柏鋒(1928-2013?),1962年即離開第一代建築師沈祖海(1926-2005),創立屬於自己的事務所。

文/王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