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8

第三次工業革命下─建築師的挑戰與機會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rchitects in the 3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t’s not a sum-zero game that architects to decide which generation their work belongs to and completely give in their professional role. On the contrary, architects should be able to define such a transformation.
/ By Vhiu Yu-Wen

 

第三次工業革命
1760年到1830年,人類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透過蒸汽機的發明,以機器代替手工,帶動紡織業的機械化;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引發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世界產生大規模貿易,使得城市和工廠吸收大量人口,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區以及工業區。

1870年至1914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透過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石油)和新交通工具(汽車)、新通訊方式(電話、廣播和電視),開啟了20世紀的大量生產時代,同時催生了市郊的大批房地產業以及工業區的繁榮。

而近年來由Jeremy Rifkin 所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以「再生能源」技術與「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的普及為基礎,用此將架構出新的未來生活;Rifkin指出預計在2040~50年間,將會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峰,而在此之前可視為第二次革命與第三次革命之間的過渡時期。

第三次工業革命產業與社會結構變動
資源的主控權解放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造成少數人或國家對於能源的壟斷,也造就了現在大型企業與社會階層與分工;Rifkin以「再生能源」的生產與智慧分配網絡做為起點,透過微型及平層互聯的概念,瓦解了集中型能源的形態,能源生產與分配更加的「民主」;他所想像的能源策略如下:
1. 轉為使用再生能源。
2. 將所有的建築都轉化為微型發電站,可以就地收集再生能源。……

文、圖/邱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