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2

打破迷思,修補空間

臺北西區門戶的都市設計觀
「西區門戶計劃」由2014年重新開展,並滾動式修正逐步完成,的確令人興奮。

The View on the Design of Taipei’s West Gateway Design
Relaunched in 2014, the project of West Gateway Design is close to complete after several adjustments.
/ By Patrick Too

 

三十多年前臺北鐵路地下化動工,原有第三代火車站拆除遷建,到2016年將緊緊纏繞一級古蹟北門通往忠孝橋的高架車輛引道拆除,重現北門風采,並在它周圍環塑以僅供行人抵達、享用的北門廣場。這段漫長的過程,恰恰說明了都市建設發展、改善空間環境品質的努力中,曾經走過雖然緩慢、卻足以令人欣慰的進步歷程;同時,也讓我們對臺北未來三十年的城市願景有了更高的期望。

儘管臺北車站及它的周邊地帶(正式名稱「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至今仍然像一片巨大的工地,還沒蓋起來的機場捷運站共構大樓的基座,在運輸上已經與臺北車站連為一體;先後「共構」的臺鐵、高鐵、捷運及機捷,加上銜接的市內公車與長途客運,日夜服務著廣大市民與往來的遊客。目前工地中尚有諸多不良的空間環境,遂成為當地各營運單位、市府諸多部門的規劃與設計師最大的挑戰。

去年《建築師》雜誌9月份刊出歷史資源學會擔任臺北西區門戶計劃主持人的喻肇青老師所寫的,「自然、歷史、人性」 一文對本地區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規劃沿革,及仍在進行中的「門戶計劃」有極詳盡的敘述;並細緻描繪了未來可實現的景觀,闡述了與過去基礎於延續多年的規劃與設計理念相離,重視自然環境、歷史脈絡及發揚人性的都市景觀的核心價值。

文/涂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