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倫敦奧運設施再利用的觀察
奧運選手村的重新規劃與其營建條件
The Reuse of the London Olympic Facilities- the Conditions of Planning an Olympic Athlete Village
As games grow more and more diverse and larger and larger in scales, each host city is faced with different challe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games. Successfully revitalizing the facilities would bring a city back to the focal poi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奧運城市設施再利用的成敗前例
舉辦奧運會挑戰著舉辦國在有限時間內成熟籌辦國際活動並容納大量暫時人口的能力,隨著奧運會的硬軟體要求繁複化,奧運會賽事之後的處理和決策也讓挑戰相對提升,而能不能妥當處理這些在短時間建造起來的臨時設施,也成了奧運會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
若回頭檢視過去的舉辦國,雅典與雪梨可算在舉辦奧運時表現突出,但是賽事後的處理則讓人詬病不斷。雅典的設施在奧運會2004舉辦之後很快就變成納稅人的負擔,沒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讓這件事情很快就升級成了政治問題。國際之間也因此事貽笑雅典對奧運的事後處理態度是舉辦奧運的反教材。同樣的奧運事後處理悲劇發生在2000年雪梨,其大型露天運動場在奧運結束之後就變成了城市裡的白大象,決策者甚至表示他們在設施設計時並未考慮事後的處理,讓原本已經著火的社會輿論火上加油。
奧運賽後的處理成功亦能把城市的成就再度放回國際媒體的鎂光燈下,成功處理奧運會賽後設施的例子中,1992年的巴塞隆納體現了正面的故事。奧運會的舉辦讓巴塞隆納成功一躍成為歐洲商人們最喜歡合作的城市。原本的設施也進一步讓觀光民眾有了更多可以休憩的地點,就算在奧運會結束之後,巴塞隆納的設施依然持續發展不斷,其奧運會事後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
文/張文婷 Wendy Teo
圖/載自Get Living London 房地產網站 (a)、Bryden Wood 網站 (b)、Dailymail.co.uk2012新聞網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