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1

印度建築教育與實踐 簡史與批判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India: A Short History and Critique.

This distancing of self from environment, human community and proportionate technology brings us face-to-face with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 By Neelkanth Chhaya(architect practicing out of Ahmedabad, India.)

 

對於建築以及建築教育的討論總是與尋找一座建築的議題彼此密不可分,這座理想上的建築不僅適合於社會情境、回應了環境的需求,同時這樣一座建築還符合技術上的效率。在此同時,建築還被看做要滿足功能性需求,且象徵了社會價值。 後啟蒙運動時期,特別是上個世紀,建築被當作是一種社會轉型、甚而革命性的運動,建築掃除了過往疲憊、壓迫性不健康的舊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閃閃發亮,象徵正義、健康和自由的新版本。 對於殖民計劃來說排拒舊的方法、引進更新、同時理論上也更好更有效率且實用的思考和製作模式的敘述工作無疑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有抓住舊的被殖民對象和殖民者的想像力。這樣的概念結構不僅美化了殖民作為,也給予殖民者道德上的合理性,同時,這樣的架構也補強了殖民者的權力,更削弱被殖民者的自信。因此,就成了殖民主義最有效的武器,當殖民結束後,其地緣政治和經濟基礎對於全球社團主義持續發生效用,而這一點,就給了殖民者一個新的、對生活更具破壞性的殖民地租約。不久之後,殖民論述被發展論述取代,更近一點又被新自由主義市場論述取代,透過每個階段,殖民者主張的價值持續且快速的增長。

文/內爾坎特.查亞
翻譯/李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