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4

地震後的省思

社會大眾對建築師應有的認知

Something Should be Perceived by the Public as Well as Architects

This essay emphasizes the professionalism of different fields and the public should not expect professionals to cover up tasks beyond their profession. Architects are not omnipotent.
/ By Lu Ching-Wen

 

建築師是做什麼的?
在地震以前,提到「建築師」,馬上讓人想到的是貝聿銘、高第、萊特、安藤忠雄、伊東豊雄、李祖原、姚仁喜、潘冀、陳邁……等等國內外受人景仰的建築大師;當然,在此同時,古今中外的知名建築,像法國的羅浮宮、義大利的萬神殿、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中國的紫禁城、臺灣的101、國父紀念館……都會同時映入眼簾。

建築師是做什麼的?通俗的說法,當然是做建築設計的;而建築設計又是什麼?簡單的來說,就是依照業主期望的「機能」(大小、功能、數量、……),用一個合理安全又好看的「形式」,整合成我們稱為「房子」的實體。建築師設計出來的房子,需要有人將它「蓋」出來,那種行業以前叫「工匠」,現在叫做「營造業」。社會分工越趨細密後,建築設計與營造業的分工也就變得越清楚。在許多國家,包括臺灣,甚至是不允許建築師兼營「營造業」的。

而建築師的養成教育,也反應了職業領域的所需知能。建築系的學生,5年的時間裡大概要花8成的時間與精力在建築設計相關的學門,包括設計技能、法規、環境分析等等。儘管還有剩下的2成是用來學習結構、材料、構造等等的學科,但那不是為了以後要走結構、土木、營造的路子,而是為了具備落實建築設計構想、完成設計理念的輔助性知識;憑藉這些輔助性知識,讓建築設計者至少能提出一種方式,把房子蓋出來,而不讓創意淪為虛無的紙上概念。

文/呂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