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2

壯圍沙丘

Zhuangwei Dune

With a confessional attitude, we established a natur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dune through reeducating ourselves with more knowledge about it.
/By Chun-Hsiung, WANG

 

就跟山上的櫻花陵園納骨廊一般,田中央的壯圍沙丘是個充滿懺情之意的作品。「龜蛇把海口」是宜蘭的風水傳說,龜山島和沙丘共同守衛蘭陽平原。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理解,沙丘是西高東低的蘭陽平原諸河川淤沙沖積,和強烈東北季風吹拂,相反兩向自然力交互形成的堤狀砂礫沉積,北起頭城南止蘇澳,長達100公里以上,是宜蘭最為壯觀的自然地景之一;長久以來,也保護了蘭陽平原免受海嘯襲擊。沙丘高約15至20公尺,東側較陡而西側較緩,而沙丘也常不只一道,在蘭陽平原南側,有時多達七道。內外沙丘之間形成谷地,易積水而成濕地,雖不宜人居,卻是海岸豐富生態的重要支撐之一。然而,就跟櫻花陵園曾被盜種薑、地力無法回復而差點淪為垃圾場一般,壯圍的沙丘也是國有地,但經占用墾植,內層沙丘原貌已不復存,因此曾被規劃為面積達數十公頃的海洋生技園區和海洋大學用地。該計畫擱置後,輾轉再由觀光局規劃為壯圍遊客中心,以彌補大里至蘇澳之間缺乏旅遊服務站的官方版觀光政策構想。

田中央自2009年八八風災至災區協助規劃起,開始全面研究蘭陽平原水系,越發覺得沙丘在宜蘭地域文化和生態自然所扮演的重大角色,也覺識到人為不斷侵擾式破壞終將導致沙丘的脆弱化,因此執意參加壯圍遊客中心競圖,想要反轉台灣尋常的掠奪式觀光文化,才算是較根本地面對了沙丘的「政治–經濟」問題。競圖之初,田中央即提出「空出谷地、看見沙丘」為核心概念,想要將沙丘的美和生態與文化上的重大意義,呈現出來。建築物在這裡,只該是壯麗沙丘地景裡,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讓人有重新領略在沙丘谷地裡行走時獨特經驗的機會。而當初競圖文件上的需求,卻是希望這是一座地標型建築,要能越過沙丘看到海,要能看到龜山島!

文/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設計學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