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建築技術之維新與傳承
Innovation and Succession of Technical Skills
The charm of architecture is its physical formation of simply bricks, wood, metal and glass, but it can create space touching our heart, exploring the past, capturing the sense of a place, and sharing humanity. ~Kris Yao
/ By Albert Liu, partner at KRIS YAO|ARTECH
隨著傳統建造方法日漸式微、新建築物變得更為龐大且複雜,建築的結構內涵很可能變得更加豐富。然而,我認為往後建築師更不能只依憑那些為了解決建築問題的技術,作為表現。人文關懷應仍是設計演化所依據的最主要邏輯。
~James Stirling
建築技術的發展有賴整體環境條件。相較於大規模或成熟的市場,台灣的產品選擇與專業顧問較少,也較難引進材料、培育技術工法。因此,若要貫徹設計、落實技術,以完成好建築,更需要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設計方法及執行意志;而當然,專業團隊的共識與業主的支持也是重要的環節。
建築技術之傳承首要建立設計思考的邏輯,以創新、美學為前提,著重理性分析的態度,結合實務知識,追求結構的合理性、探討構法的可行性。從空間的主題、內裝、結構、到建築的表皮,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地整合考慮構造的層次,以連貫一氣的設計語言貫穿全場。空間的氣氛不是依靠表面的裝飾,而是憑藉著構築的內蘊,形塑詩意。
本所於2014年即將邁向三十週年之際,以「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作為團隊新的起點;「工場」一詞正是期冀全體同仁透過不斷的試驗,求新求變,以追求完美工藝的態度,實踐建築。然而,技術的運用並沒有標準公式,而是因應各種狀況的經驗判斷。除了學習與積累,技術的與時俱進不僅是常態,也是必要。因此,建築技術的「傳承」更需要的是「維新」,使從業人員的工藝邏輯能配合設計的創意、跟上技術探討。
文/劉仲豪
圖片提供/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