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建築的影響力—社會演化的觸媒
Architecture as the Catalyst of Social Evolvement
The visions of architects deci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cities. The spaces
they created with or without architecture are the catalyst of social evolvement.
/By Day Jia-Hui
評審委員的任務著實困難,要在12件極為傑出作品裡透過簡要紙本資料以及40分鐘內移動於作品中,快速理解這些作品投入的時間、努力及厚度,緊湊的時間內整理出這些作品裡給的最重要的訊息與衝擊,在高效的同時,除了與其他委員的經驗交集出一個可靠性的決策方式外,並試圖於作品間定義出時代下我們共同認同的建築價值。當然無論評選的結果為何,這些作品仍會依循建築師給予的框架,持續與人們對話摸索出生活的樣子,使用者延續著空間形式觸發的想像力參與了真實的未來,這是建築的影響力。 這次入圍作品中都可看到相當高水準的細部設計與構法的呈現,建築作為技術與文化的表徵,這次的12件作品足以體現我們社會思維及政府制度與技術層級的提升。此外,入圍作品裡建築師對當下龐雜任務裡,因為背景不同,需求不同所賦予的任務不同的難度,而能否從其中剖析命題、做出關鍵性的決策與公眾影響,這樣的作品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 首獎臺中車站以建築師的角度結合世曦、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與業主臺鐵公司協力,面對臺中舊都心的都市設計產生決定性的架構影響以及新站體對舊車站古蹟的退縮與尊重,保留舊候車月台延續記憶,梳理前站廣場及利用數個連通道與高架新站都市客廳串聯縫合原來交通造成的城市斷裂,創造前站商業區與後站的整體都市動能,都是反應設計建築師對未來都市發展投射的想像與願景(picture),提供車站及其周遭建築的框架逐步演化成一個理想的步行城市樣態,執行過程張樞建築師的角色不僅跨越交通、都市等不同專業技術的整合,還包括縫補因中央與地方政府因法令分類負責的而缺發對話的管理領域,對本案發揮關鍵的影響力。
文/戴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