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

王大閎與密斯:核心住宅的辯證

Da-Hung Wang and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Dialectic of Core House

I think my styl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Mies van Der Rohe more. Stripped the sensuality, the remained spirituality is reticent. Not showing off is my design principle- Less is More, indeed. ~Da-Hung Wang, 1997
/ By Kuo Chao-Lee

 

十九世紀之後工業化擴張及全球,城市裏的勞工居住需求增加,勞工住宅成為現代建築發展的主軸,尤其兩次的世界大戰讓住宅的短缺更加劇烈,平價住宅成為都市居住的首要需求。歐美許多政府企圖滿足此需求而開發新工業技術、預鑄、與大量生產,他們相信這些運用在汽車工業的生產系統,也能夠應用在住宅生產,以改進其品質與合理造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興起一股新潮實驗預鑄住宅,1945年藝術與建築雜誌(Arts and Architecture)公告徵求二十年的新型態平價住宅實驗計畫(Case Study House),以協助戰後百萬的士兵退伍返鄉定居,因此吸引許多建築師參與設計簡單樸實的平價住宅的興趣。(Devine 2016) 1946年美國政府為積極鼓勵預鑄工業規劃住宅,將製造戰機的工廠轉向生產預鑄房屋。

密斯的核心住宅
美國戰後住宅的工業技術實驗中,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被委任設計了McCormick House(1951-52),企圖將此住宅成為工業生產的原型。雖然此案後來並未實現,卻引發了密斯對平價住宅的高度興趣,隨即自己在 伊利諾理工學院(I I T)校內發展了「核心住宅」研究(Core House Project 1951-52)(圖1、2)。這個住宅沒有業主,可以自由發展,不會有像之前1950年Farmsworth住宅的業主誤解與煩人官司。 核心住宅是工業生產的住宅原型,外觀是正方形的玻璃盒子,僅有四根外掛柱子支撐一個完整的平屋頂,室內完全自由,可以家具、布簾或輕巧的低隔間,彈性安排不同需求的大小房間在固定的服務核心區四周,以最少的牆面提供最大的彈性使用空間。

文/郭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