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

論壇三 建築師執業本質之探討

我是我 探討建築師之養成教育與執業本質 

 

建築師的執業危機意識和屢次地震災損、公安事件頻傳,導致被究責有關,特別聚焦在監造責任無限大、監造監工不分的議題。從美國回來的建築師一提到放棄監造,也是一陣網內互打,久而久之大家不願去面對。一邊爭論工作權益,一邊出現若干的工安事件,更引發建築師、土木、結構公會加入責任歸屬混戰。建築師被連座,咎責監造不力的氛圍在臺灣已成,但在國外並不常耳聞,一般民眾更不明瞭。這一波波的危機,越來越多人願意來面對討論制度真的有問題?

在此背景下,陳柏森先生帶領並號召一批人投入,由臺灣建築學會主導,進行與國際接軌制度研究。該研究範圍非常深廣,包含教育、契約內容等,發現臺灣制度自成一格!以下是筆者透過參與及閱讀,從監造權責切入,希望能引起共鳴。

文/徐岩奇(徐岩奇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教、訓、考、用」之建築專業培養歷程 

 

在面對臺灣現今社會需求的轉變,以致建築產業已逐漸多樣化趨勢之影響下,大學的建築教育已並非如以往的剛性結構,呈現出了更為多元化的傾向;這種轉變可說是偶然,也可說是必然。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應為臺灣的高等教育已轉變至「普及型」(universal type)階段所致;這種轉變也是臺灣高等教育大眾化後的必然現象。

以往當高等教育仍處於「菁英型」(elite type)階段時,大學學齡人口的「在學率」很低,通常大學很難考上,這時好不容易就讀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其升學目的必很具體,絕大多數都是希望成為建築專業者(或建築師),因此建築教育的目的很明確。相對地當高等教育已轉變至「普及型」(universal type)階段時(臺灣大約從2004年開始),導致建築教育的功能、理念、角色、方法、及目的等已有所改變。

文/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


建築師執業資格的探討

 

與國際接軌的執業環境與專業能力? 臺灣建築師執業環境之苛刻,或許能排上世界前幾名。如果有不以為苦的建築師,那應該是被溫水煮青蛙,渾然不自覺,這樣的狀況更糟。因此臺灣建築學會在推動的建築師執業規章與國際接軌之研究,透過研究比較先進國家建築師的執業規章與臺灣的差異,提出臺灣需要再調整的地方,進而改善建築師執業環境,實乃刻不容緩!對於努力推動的建築先進們,實感欽佩與感謝。

然而不免往下思考,當臺灣的公私部門有了合理完善的建築執業規章,我們的環境將會有更細膩、成熟的建築作品產生?全臺灣的建築產業水平會逐漸上升?有了良好的執業環境,建築師的本職學能就能好好發揮?問題的根本或許是,建築師有足夠的本職學能與國際接軌嗎?

文/楊秋煜(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