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

論壇四 國際接軌的可能性

從現實到理想 國際接軌的近中長程計畫

 

近年來建築專業被社會對待的方式,讓業界深感挫折。與國際的常軌相比,更凸顯臺灣建築師處境的不堪!從了解現況、檢視建築師的工作本質與使命、借鏡國際執業型態、描繪臺灣建築的改革目標,訂定務實可行的計畫,集結產官學各界共同努力,邁向執業的理想境地是我們的共識,也是這場討論會的命題。

現況問題彙整 臺灣建築執業的痛苦指數,是來自下面的面向;首場研討已經詳述,這裡再摘要整理如下: 一、法條老舊保守 不符社會現況 二、品管觀念落伍 悖離分工原則 三、營建法令虛設 管理體系斷裂 四、進步標章林立 設計比例失衡 五、採購契約偏頗 虛耗專業能量 六、民間酬金無據 服務責任無限 七、各地法令自治 建管自行其是

文/呂欽文(建築師)


國際接軌的成就之道

 

臺灣建築師是否能與國際接軌?我認為,問題不在國際,問題在臺灣能否創造一個給臺灣建築師的良好職業環境。建築師長年以來執行兩件事情,其一,創造力的執行,其二,將創造力轉換成為實際的建築物。相較於我所了解的美國職業系統,臺灣建築師的職業環境就是個困境。簡而言之,有兩個困難的挑戰,其一,設計費偏低,其二監造責任過大。因此,長年下來臺灣建築師在疲於奔命的狀況下,確實難以兼顧設計的執行以及工程的執行度完整。

談到競爭力,我認為,當然,臺灣的建築人絕對有足夠的能力走向國際。因此,不是國際要不要我們,是我們要怎麼走出去。今天的臺灣職業環境仍然不理想,如果我們先從在臺灣的建築職業環境改善開始,讓建築師可以多做好作品,那麼我認為臺灣建築師的國際競爭力絕對是指日可待。

文/林洲民(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工程造價非戰之罪 監造責任法規清楚 

 

我把前面幾個論壇提到的關鍵問題,用官方的角色來回答。有人告訴我,我是最勇敢的官方代表,敢來當箭靶,我不是最勇敢而是覺得我應該來,因為所謂管理要管就要理,這是我的理念。

第一,張清華建築師整個論述中講了兩個重點就是「整合」跟「創新」,張建築師提到非常多標章,其實大概有1/3是法規的最低標準,另外2/3是自選性的標章,我們的法規體制分成強制性和鼓勵性。強制性的規定,法規的物理意義就是60分的最低標準,標章才是引導性、前瞻性的標準,如果自滿於符合法規就好也行,但是若想要更創新,其實標章才是引導。這兩部份我們都在做,只是現在社會多元價值,尤其更大的外在環境如2050的淨零碳排,有很多新的目標已經出現,所以要倆倆整合不太容易,因為它們各自代表不同的價值,我做這樣的回應。

/高文婷(國土署建築管理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