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1

迷走的公宅政策

訪林副市長欽榮談台北市公宅政策

Public Housing Policy in the Mist- Interview of Taipei City Deputy Mayor Charles Lin

The operation and missions of public housing change as time changes, it is the challenges in architecture.
/ Interviewed by Evan J.S. Lin, Compiled by Arwin Lin

 

台灣於2011年開始,為回應民間「居住正義」的訴求,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大舉興建出租國宅。台北市延續郝市長任內提出的4年4808戶,更積極提出4年2萬戶8年5萬戶的公共住宅計畫。儘管公宅興建鄰避效應的阻力不小,截至今年10月為止,完工啟用出租的公宅有1116戶,中央不論的話,台北市仍然在各縣市裡佔著領先地位。

回頭看整個國家的住宅政策發展,台灣曾一度風起雲湧的興建過出售國宅,也曾有過專責單位—國宅處以及完整法令—國民住宅條例,卻因為國宅普遍品質不良,無市場競爭力,2000年不再興建國宅,臺北市國宅處也在2004年解編。2000年~2014年間的國宅興建數量為零,林副市長稱之為「失落的16年」。對於急起直追的出租公宅多元取得,林副市長認為各級政府無法轉型對應急遽變化的城市與社會變遷,「公宅政策為時已晚」。

雖說為時已晚,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公共住宅注定作為下一個20年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遲來的公宅,它所背負的時代新任務,不是以「量」制「匱乏」,而在於讓它起調節作用,調節被高房價趕到都市外圍住不起市區的年輕人,和坐擁市區高價房卻出入無電梯坐困愁城的老齡人口。同時一舉解決包括:促成結構性的土地有效利用;促成有效的產業發展等。

採訪/林志崧 整理/林惠文
圖片提供/臺北市政府都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