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遲來的讚譽-印度建築師多西的詩意語言
Late Recognition—The Poetic Language of Balkrishna Doshi
“I do not know the miracle of faith, but I often experience that of ineffable space, which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artistic emotion.”
~Le Corbusier
/ By M. S. Shyu
就我們與自身文化的關聯而言,我覺得這種影響(作者按,指柯比意對印度的影響)更偏於表象而非實際,它更多的表現在視覺影響而非理論、時間和分析中。但對於像希納斯‧普拉薩德(Shivnath Prasad) 這樣的人來說,柯比意的影響非常深遠,受他影響的人中當然也包括我、查理斯‧柯裡亞(Charles Correa)以及德里的許多其他人,他的影響很難估量,因為大多都是零零散散、片段式的。他的特色元素被保留了——比如遮陽板,當然還有清水混凝土、磚和水泥——些人還承繼了他的空間理念。總的來說,人們傳承的更多的是他的外在形式而非內在精神。不得不說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因為容器只是一個工具,必須上下求索的其實應該是容器中的內容。柯比意的建築於我而言並不那麼重要,我更看重的是他處理事務,以及看待建築和生活的方式。
關於普立茲克建築獎
甫榮獲2018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印度建築師多西(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已高齡九十一歲了,1927年出生於印度的他,因緣際會下,跟過二十世紀兩位大師,柯比意與路‧康工作過,不過他受柯比意的影響顯然多過於路‧康對他的教誨,這當然跟建築史裡談的開放或封閉的語言有關,路‧康的語言追求一種過於神秘、封閉的語言系統,導致他的建築雖具魅力,卻不易成為繁衍傳承的語言,這在建築史上屢見不鮮,像高第或部分的萊特都是如此,高第儘管燦爛,卻很難有追隨者。
文、圖/徐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