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4

都市更新導入無災城市理念之必要性

Urban Renewal Toward Resilient Cities

Tested by several earthquakes, seismic isolated buildings are confirmed to be most reliable structures which are able to mitigate 80%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greatly reducing the damage of earthquakes.
/ By Chan Tian-Chyuan

 

臺灣地區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繼1935年的新竹台中烈震後,1999年的921集集地震,及甫發生的20160206高雄美濃地震,都帶給斯土斯民慘痛的震撼,在苦思應變之餘,隔震技術因這次台南維冠大樓倒塌不遠處之林森路三段,由民間投資興建之隔震大樓發揮效果,引起民眾注目。從921地震後,隔震技術即引進國內,如霧峰光復國中TVBS地震博物館,慈濟醫院全省院區,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智慧綠建築展示館,臺灣已成為國際隔震技術推廣的重鎮之一。2002年的331地震,雖然震垮了101大樓的施工塔吊,但從花蓮慈濟醫院急診中心、公館捷運站及天母磺溪公園一棟私人隔震別墅,蒐集到本土建築第一次採用隔震技術降低建築物地震反應的實證。對照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2005年新瀉地震以及311東北地震的隔震建築消除地震能量的驚人效果,隔震建築已成為世界上強震國家,對抗地震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日本在2009年由日本免震構造協會(JSSI)正式推出「免震永續城市」的理念與構想。臺灣地區目前正推動都市更新實施方案,老舊社區有了重新建設機會,如果能在規劃階段,將隔震技術納入大街廓的都市設計方案,考慮都會區基礎設施隔震設計,將是建構「無災城市」的良機,也是本文強烈的動機與目的。

文、圖/詹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