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2

《評審感言》

臺灣近代建築精華集錦
Collection of Excellence – Recent Architecture in Taiwan  / By Ricky Liu

臺灣建築獎自1979年開辦至今已邁入第四十四屆,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獎項;本獎項評審係由雜誌社編輯委員從國內建築學者與執業建築師進行遴選,且評委盡量不重複擔綱,因此也奠定了評審的多元視角,是國內具有相當公信力與指標性的建築獎項。每年揭榜時,除了是對優良建築作品的肯定外,隨後舉辦的設計論壇及帶動從業建築師熱絡的討論交流,個人認為是這個獎項更彌足珍貴的特質。本人曾於2014年擔任第三十六屆臺灣建築獎評審委員,當時評審團推選以簡潔手法融合新舊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為首獎,並由「臺鐵苗栗車站」及「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獲得佳作獎。綜觀歷年獲獎作品,除了是臺灣近代建築史的精華集錦外,亦可從中一窺其當年社會脈動與環境需求之嬗變。

文/劉培森(建築師)


來自土地的芳香
Fragrance from Soil / By Chang Jing-Yau

今年入圍的十件作品有九件是供公眾使用,只有一件住宅作品,似乎可以預期私人開發的項目仍然很難滿足「具公共與公益性」的期待。另一個是國際合作的議題,在評審前就以「屬地主義」為指導,認同發生在臺灣(臺澎金馬)這塊土地上的建築,都是臺灣建築獎的對象,即使設計者不是中華民國國籍。 雖然評審團將設計與創意定調為評選的主軸,但入圍決選的十件作品在規模與對應的議題上仍然有相當大的差異。入圍作品的集成無形中會形成該屆的價值共識,但總有幾件會落在一個比較尷尬的情節裡。其中夢蝶亭(大藏)、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立建築)和忠孝East 162(李文勝)便處於這無形的共識的邊陲。他們也並非缺乏設計與創意,而是因著不同的因素而被討論的較少。夢蝶亭很討人喜歡,但它落入了「大藏的另一個竹構小品」的框框裡,就較難被深入討論。

文/張景堯(建築師)


行意之間
Between Thoughts and Actions  / By Chiang Wen-Yuan

建築是人文的載體,是一代一代人的文化風景,是當代的環境、人文,社會多維度的關照,是一個大時代的忠實回應。 很榮幸參與這一次臺灣建築獎的評審,三天的旅程,有很多的觸動和啟發,從十個入圍作品實地勘察中,看到臺灣建築的多元與百花齊放,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是日日夜夜奮鬥不懈的心血。自己長年也在建築產業的第一線,最能感受到其中的難得與不易。 在評審過程中,因為每件作品的基地紋理、類型、規模與各自的側重盡皆不同,評審上是有其難度,也難免有遺珠之憾,最後入選獲獎的五件作品是在幾經辯論,綜合評估下脫穎而出,實為難得。 巨大企業總部是一個有寬度胸襟,難得願意為市民敞開,持續不間斷地為自行車運動的倡議,有長期影響與貢獻的好作品。全案整合度與專業執行,皆有潘冀老師一貫的精準高度,設計上以流動的雕塑性來呼應自行車的速度感,並導入綠建築的設計來回應企業環境友善的本質態度,是一個兼具公益、環保、開放性的新地標建築。

文/江文淵(半畝塘環境整合團隊負責人)



Innovative  / By Lin Sheng-Feng

建築是創作。建築如同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透過非常內向的觀念和技術的往復對話和發展,內容和形式的辯證來言。作品是具身化(Embodied)的作者。而創作的核心就是抵抗。我們透過創作去抵抗既定的觀念、價值、美學、制度、技術、系統等理所當然的成見和以為的限制。這樣的抵抗是一種我或我們和現實的存在狀態的辯證,一種對時空中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努力探尋,並因此找到一種「新」,且因為這種「新」而獲得企求的自由。然而,建築創作和其他藝術創作核心命題的最大不同是對現實的開放性,也就是它的宇空性本質。建築詮釋現實,同時是流變現實時空主體,回應同時介入現實,因此的命定入世。建築和我或我們、和現實的時間、空間、生命、生活,和物質、技術等生產系統,和政治、社會、經濟等體制和環境、自然等的複雜碰撞、滲透、各種因果關係的難分難解並且讓我們身陷其中,選擇和解或抗爭的進退兩難和必然的困惑。建築費盡全力保持清醒與鍛鍊技術,只為些許離開的輕盈與自由。建築的詩性,根植於如此的意志與因此的哀傷。

文/林聖峰(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給未來世代的激勵
Encouragement for the Coming Generations  / By Wang Ming-Shean

本次受主辦單位邀請參與2022臺灣建築獎的評選,感到十分榮幸。作為臺灣建築的最高榮譽獎項,個人從修習建築的學生時代開始到投入建築設計實務的階段,到每年的這個時期究竟哪些作品能夠勝出成為日後參訪及研究案例,都是相當期待與關注的一大盛事。進一步與本獎項的淵源是從2011年開始,當時服務於團紀彦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的專案「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入圍當年的臺灣建築獎,是第一次參與評選的經驗,當年的評審包含了後來一起合作「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學長黃明威建築師,以及本次一起擔任評審的林聖峰老師。第二次參與評選是2014年,於團紀彦事務所負責的另一個專案「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當年的評審之一也是今年的召集人劉培森建築師,可以說能夠加入這幾位先進的行列一同參加評審,也是一種榮譽。

文/王銘顯(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