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1

一堂建築評論課及其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Class of Architecture Criticism

Good architecture criticism digs deeply and clarifies the nature of design in order to prove theories and support practice. It is to pave an impartial path toward the history in our forgetful time.
/ By Liu Ke, Hu Heng

 

一堂評論課
時下中國的城鄉面貌,常在大拆大建中不斷僭越,以期匹配飛升的經濟指數與膨脹的國人志意,卻多留下粗製濫造的建築與身份漫漶的形象工程。而中文語境中「批評」的特殊含義,面對批評理論與方法論的匱乏,又難以避免「人身攻擊」的嫌疑。縱覽中國近年來的建築評論,語出驚人者有之,避重就輕者有之,利益共生者更甚,具備鮮明觀點、尖銳角度、深度剖析的批評實踐卻極度欠缺。有鑑於此,《建築學報》雜誌社聯合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評論研究所,於2017年7月在北京西揚威胡同8號隱院舉辦了第一期「2017青年學者支持計畫——建築批評方向」,從各高校和多家設計機構分別遴選出6位年輕學人和11位年輕教師及職業建築師,作為建築批評的後備力量,參與為期4天的建築批評寫作培訓。支持計畫旨在為建築批評祛魅,引導生發健康的批評文化,繼而促進創作實踐的臻備與理論學術的擢升。

培訓課程以講座及研討、建築參訪、實踐觀摩的形式交錯展開。北京建築大學金秋野教授、知名學者劉東洋老師與同濟大學王駿陽教授,依其身份、視角、工具和目標,分別以「文體」,「訪談」,「歷史、理論與批評」為主題,講授各自的理論模型和經驗心得,為學員提供理論與方法論的指導。

文/劉可、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