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世界級建築

World Class Architecture

What this suggests is that transnational teams in Taiwan are entirely able to assure careful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and the most likely reason for shoddy construction elsewhere was actually eroding enthusiasm as the project dragged on five years beyond its original opening date.
/By Dana Buntrock

 

2004年台灣進入一種反常的浪潮,全島委託超過三十位國外建築師進行設計,有些設計的野心令人瞠目,甚至有些不大可能蓋得出來。
啟動這波國外建築師熱潮的原因是什麼?台灣的政治與企業菁英著迷於建築的不多,建築設計者又傾向於被中國擴張中的建築熱所吸引,所以光是競圖的虛榮應該還不至於讓政治人物打開公庫、運用公帑來引進國外建築師。

所以這股浪潮有個政治目標:強調台灣與全球指標性人物的合作關係。幾十年來,這個島都倚賴政治或經濟社群來展現自己,卻忽視文化上的合縱與推進。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台灣的政治人物總算瞭解台灣最強的「軟實力」在哪裡。要強化國際連結,台灣必須有效閃躲經濟上不斷擴張的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圍堵。同時中國也不斷以國際知名建築師的作品來增加都市景觀的魅力,相形之下,台灣的都會面貌在全球競爭之下,是最弱的一環。

與國外公司合作以強調國際連結原本無可厚非,紐約與舊金山的美術館很多是歐洲人設計的,杜拜的絢麗建築可能出自位於芝加哥的建築師事務所手筆。即使引進對當地執業條件不熟的大型國際事務所必須面對很多挑戰,還是有很多好處。

但棘手的是,台灣的建築執業條件很不尋常,很多措施在於防弊,而非品質管理。本文不擬討論這些措施是否必要,不過在很多案子中,這些措施的確導致工程延宕、成本暴增,其活化台灣都市景觀的目標也更難得到大眾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