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6

參數建築的凝視性

The Gaze of Parametric Design

Faced by the fact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going to dominate digital era and big data analysis will take the place of existing computation, digital models are certainly to be applied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 By Roy Chen, Hu Chieh-Hsuan

 

凝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美。

再見,「過去成功的傳統設計模式」
自1998年起,從事建築參數化設計應用技術的經驗與不斷學習中,深深體認到的一件事:參數化設計與幾何分析技術是「建築技術升級」的必要路徑。從1998~2013的以建築數位技術發展來說,算是一段黃金時期,對我們是一段又驚又喜的起頭,大致可以分為個三階段來反省:

第一階段是開始建築技術及3D建模分析基礎技術的摸索與語彙的溝通,是自1998~2004年為打基礎的工作階段,直到有機會參與世界大學運動會主場館工程3D解析工作(「3D解析」是在GA JAPAN89(page 65)中,日本建築師對我們在2009世界大學運動會主場館案的工作第一次有這樣的定義,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日本建築師對數位設計的認識是相當熟悉的。其實台灣當時是世界精密工業OEM的代工市場及台灣造船業的蓬勃發展時期,電腦3D建模技術與軟體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很可惜建築業卻未能同時進行技術轉移到建築領域(我也曾因此拜訪新竹工研院,但得到的回覆是題目很好,但我們目前發展的是光電產業),當時也是傳統建築技術配合高鐵開發大行其道的時代,但對我們來說,雖然身在號稱科技島的地方,電腦容量與速度等基本問題,卻是逼著我們需要尋求工作站的技術支援。

文、圖/陳棟雄、胡介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