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2

從台灣邁向國際-綠建築境外版的發展與實踐

Taiwan-Developed Certific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Commissioned by the Architecture &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in 2015, we have studied the conditions of green architecture certif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EEWH and LEED, for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ly developed green architecture certification.
/By Lin, Tzu-Ping

 

我所經歷的台灣綠建築發展
1996年夏天,在台灣多數的人行道或廣場透水鋪面基層尚採用錯誤的不透水混凝土澆灌的時空背景下,我以基地保水性能為碩士論文研究主題,配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計畫,進行連鎖磚及植草磚在實驗室內的定水頭滲透性試驗,以及在戶外的雙環入滲試驗,做為透水鋪面保水量計算的依據,且提出確保透水良好的乾式施工方式。再依台灣的降雨特性、土壤分類、常用工法等,建立基地保水指標的計算雛形。在當時,雖有國外研究團隊及協會提出雨水貯集滲透的理念及評估,但尚未有國家將基地保水性能明文納入其綠建築評估項目。歷經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各領域學者、建築師多次之溝通、討論與修正後,我國基地保水指標的評估方式及基準逐漸成型。

值此同時,其它指標也在國內各界優秀及傑出的研究團隊參與中進行研究及擬定,透過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的主導整合,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積極推動下,1999年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以下簡稱EEWH)正式啟動,2001年在法令中要求總工程經費五千萬元以上的公有新建建築物必須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2004年開始引入五等級分級評估法,2012年發展出五大建築類型的「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包含基本型(BC)、社區類(EC)、廠房類(GF)、住宿類(RS)、舊建築改善類(RN),並於2015年持續全面更新手冊,使其評估功能更加完備。

文/林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