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自由曲面的在地實踐

Free Curves in Local Practice

Relating the interior spatiality to the structure, we’v created complex and expressive curves on the roof and the steel surface of the Banyan Tree Plaza.
/ By Stan Lo,Huang Shih-Gong,Hou Ching-Mou

 

2007年兩階段競圖結束,從41個方案中,宣佈由來自荷蘭的Mecanoo Architecten,與台灣的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接下這個設計與監造重任,這個擔子有多沉重,可以從表一中的幾個數字看出端倪。經過慎重評估台灣當地營造業能力、公共工程與採購法下的成品、業主的預算與時程考量,建築師決定將複雜曲面限制在外殼的兩個工項-屋頂與榕樹廣場的鋼表皮,其它工項與室內工程,都必須以可以在現場用點、線放樣的條件下完成,讓有限資源作最大的利用。這篇文章會以「榕樹廣場」與屋頂的設計為例,說明由競圖到完工的重要過程。

榕樹廣場
麥肯諾過去雖然有幾個小型複雜曲面設計的經驗,但都是可以用人工繪圖與計算的程度,衛武營的設計方法必須往下一個世代邁進,公司利用這個機會購入3D模型列印機,以及Digital Project軟體,配合原有的雷射切割機、Rhino軟體,具體加入參數化設計工具,加入雲端分享、版次紀錄等功能,並能夠以最快速的方式進行設計呈現與討論,加速設計發展與修正的進程。 Digital Project對曲面計算的能力,加上參數化控制的模型建構邏輯,讓造型調整與室內機能、結構、…之間的互動調整成為可能,牽一髮動全身,所有區塊在本案設計過程中都能完全控制,整體平順度也能確實控制,杜絕「逆向工程」的可能性。這邊所稱的「逆向工程」,是指模型建置方式不可逆,每次調整都必須以局部整形方式,無法追溯設計原意及相關發展資訊。

文/羅興華、黃士恭、侯慶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