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9

高雄第一港區的價值再造

高雄亞洲新灣區

Kaohsiung Harbor Revitalization: Asia’s New Bay Area in Kaohsiung

The New Bay Area project will decide the growth of Kaohsiung in the coming decades, which includes the replanning of waterfront, city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y upgrade.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bring Kaohsiu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and tourism.
/ By Public Works Bureau of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舊港區‧新思維
高雄,這個與港灣一同發展的城市,過去在經濟政策的主導之下,配合港口的空間核心區位及城市周邊腹地的配置運用,建構了發展重工業的基礎,其後更陸續成立了多個工業區與加工出口區,使得高雄在上個世紀很早便成為台灣的航運與工業重鎮。1999年是高雄港發展的最高峰,這一年貨櫃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然而,全球船舶大型化趨勢,部分港區機能無法再因應大噸位船舶停靠,傳統臨港型產業也未能滿足經濟轉型的需求,工業港與生產中心逐漸往南移至新港,第一港區因而釋出的港灣腹地於是面臨轉型的抉擇。

高雄港的港灣空間過去皆以港埠使用為主,管轄主體亦屬中央與地方分治。市府自1998年起將前鎮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港區,轉型規劃為文化休閒、經貿發展及倉儲轉運之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將高雄舊港區都市計畫調整為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朝親水休閒商業文化等使用發展。

2005年,高雄市進一步與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合作,簽訂委託開發行政契約進行高雄舊港區先期之建設,透過渡輪、燈會、世運海洋博覽會等多項觀光活動的舉辦,將約22公頃的港灣空間變成市民親海的活動空間;打通16至22號碼頭邊的第60期重劃區及三多路,讓港區與三多商圈緊密接合,並以綠美化的方式,串聯散步道、綠園道、人行道、次要道路成為完整綠色網路。

文、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