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1

BIM工作經驗談

Experience of Working With BIM

The fast growing IOT certainly will be applied together with BIM for the new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The possibilities of BIM models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clients to pay for them.
/ By Chang Kuo-Chang

 

BIM理論自提出到現在,已經過了20年,各國從初期的提升施工品質延伸到建築維護管理的運用,最近更有擴展運用到IOT上。多年來台灣的建照審照進度總是不讓業界滿意,直到2001年,臺北市政府發覺城市競爭力評比中落後新加坡,其中審照部分新加坡以BIM產出的資料為依據,開發電子資訊服務的審照平臺 (ElectronicInformation Services) e-PlanCheck 系統,讓建築業主及營造廠商以線上繳交IFC格式之建照審查圖,經由系統軟體自動判讀比對,可以完成大部分審查事項,使得發照時程大幅縮短,這個經驗延伸到新北市,已發展出屬於本土化的e-PlanCheck系統。本來我們政府對BIM的反應不如業界反應快速,各國在比拚城市競爭力以招商,藉由政策的導引,現在一定金額以上的公共工程都必須導入BIM的作業,使得有意參與公共建設的同業,不得不正視BIM的發展趨勢。

過去10年間,產學界也投入了許多研究,在地方政府審查過程或多或少都被要求依照學界提出的結論來辦理,軟體廠商在宣傳上也灌輸業主有BIM就萬能的想法,認為有了新的工具可以增進工程品質降低成本。於是公部門編列了預算,再過度要求,造成設計者、營造單位執行效率不彰而虛應故事,流於執行合約層面。最後取得一個庫存模型,認為執行BIM作業沒有價值,這也是今天想把一些執行的經驗分享給同行參考的主要原因。

文、圖/張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