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7

一個寓言機器: OMA的臺北奇觀與都會造-演術

 A Fable Machine : OMA’s Taipei Spectacle & Metropolis Making-Playing

The redefined part-whole relation of the Taipei Performing Center is very creative, and it pushes toward extremism. The building is not a simple assemblage of volumes, it is a compound of chunks that vertically clip one another.
/ By Lo, Shih-Wei

 

一個廟市邊的「怪」建築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所在基地,就在今天的劍潭捷運站西側,本是舊河道填成的新生地。1963年颱風基隆河泛濫成災,因此而有1965年基隆河士林段改道計畫,填出基河路與士商路、承德路四段所夾南北走向帶狀市區,南端臨基隆河,北端接外雙溪匯入基隆河口處,此區北端有兒童新樂園、國立科學教育館,區內有各級學校、運動中心等公共設施,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落成是此填河區最後一塊拼圖。

基地旁的慈諴宮最早建於清朝嘉慶元年(1796),後於漳泉械鬥中遭焚毀,1864年於今址重建,其前方於1909年出現市場,於1915年公有市場落成,形成熱絡的廟口市集。士林夜市在1960年代興起,1980年前後為全盛時期。因違建過密、影響安全,2002年拆除舊有違建市場、重建低層地下化市集空間,原攤商遷入南側士林臨時市場,2011年底遷回新完成之市場,原臨時市場用地改作北藝基地,於2012年動工,歷經十年落成完工。

文、圖/羅時瑋(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