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3

荷蘭及美國長照機構參訪心得分享

Visits of Long-term Care Institute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S

In terms of th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care provided, the prior concern is to discern different needs through compassion and understanding. We expect the spaces for long-term care in Taiwan will advance toward a new era through our professional design.
/ By Lin Chia-Hui

 

在2017年6月3日「長期照顧服務法」正式施行之前,人口老化議題就已經引發不少相關討論。近年來,這些一場接一場的論壇與演講或者分享,所提及的各個面向,正如銀色浪潮般席捲而來,無人可逃避,事實上,在此2018年已進入14%高齡社會的現階段,我們約略可以從心理性、社會性及物理性三個範圍,針對高齡者族群所產生必要的照顧需求及服務來做了解,同時,也讓建築設計專業的我們,來看看透過建築設計在空間類型上需要做到的改變究竟為何?

首先要理解的是,當國際社會上對老人照顧的理念由原來的集體式機構化的照護,轉向「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個別化照顧理念為主,已經不再只有集中於機構的單一型態照顧方式;改採以「社區照顧」為核心的概念,也是近十幾年來台灣老人照顧政策的方向及相關立法的重要主軸。「社區照顧」的意涵可以從社區照顧的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範圍作為明確定義,透過政府所推動的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提供的服務包括:日間照顧、居家服務、社區及居家復健、居家護理、臨時住宿、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營養餐食等相關服務事項,為了滿足照顧需求,不同型態空間場域需求的出現,讓這類的建築類型產生轉變,其實是趨勢所需。然而我們對於社區型的照顧空間其實是陌生的,加上在2012年量能計畫出現時的追求數量的增加,而忽略了空間應有的品質及與照顧服務的對應關聯。

文、圖/林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