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7

走訪就地取材之建築工藝型態

腳踏車環臺灣以東

Cycling Along Eastern Taiwan to Observe Architecture Made by Locally Available Materials

 

在2017年5月6月,我與友人騎行了臺灣山脈以東的地區走訪各地工藝,同時也從地方工藝為主題地與隱身在各處的建築人,建築參與者討論。這個行程從淡水開始騎行,繞到宜蘭、花蓮、玉里、都蘭、台東等地。為的是能夠透過此行好好認識臺灣山脈以東的原生文化以及避開臺灣西部繁忙城市與僵化體系而找到發揮空間的地方工匠。在臺灣山脈以西雖然有工藝,但是這些工藝均受城市文化影響而無從在工藝上有很好的發揮與保留。另外西部的工藝因為其航海的出口而受海洋引入的中華或西方文化影響極深,但也和東南亞各地遇到的狀況一樣,因為科技立國的目標而將地方工藝折衷了原本可以更隨心而發的工藝技術。

工業4.0技術上的觀察與工藝反思
在技術上,工業4.0革命為背景的建築研究資源與設備帶來許多材料技術上的可能性。實驗者只要掌握了工具就可以花比前人少的時間與勞力將這些材料技術變成快速成型的建築技術。這些快速成型的產業發展到極致,更有Escape Nomade將帳篷技術與東南亞熱帶生活方式做產品上的輸出。這意味著建築開始商品化的被生產與製成,可以很快的在他方被組裝連接地方水電設施,變成一個可使用的空間。另外,這些也說明我們環境設備與運輸系統的成熟,已經可以支持設計者將他們的設計成果與技術做輸出。

文/張文婷(Wendy Teo) 圖/葉熾仁、青林書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