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3

都市居住:邁向遊蕩者的居所

 Urban Dwelling- Towards a City of Flâneurs

/ By Chaolee KUO

 

人類集居的習慣來自遠古,集合住宅多發生在都市(註1)。西方的古羅馬時期的「街坊/ Insulae」一詞指的是集合住宅的建築形態,提供中下階層的羅馬人居住。這些建築一樓作為小酒館或商店使用,上層作為居家生活。在羅馬或其他的首要城市中,有些「街坊」建築高達十多層以上,有些甚至擁有高達200座梯上下。奧古斯托大帝(Augustus, 30 BC-14 AD)之後開始有高度限制,規定一般多層建築需建在20-25米以下,建立都市設計規範。(圖1) 歷史記載人類集合住宅大規模的出現在都市是在十九世紀,因工業革命之後的商業化、都會化,影響都市人口集中發展,而產生今日的公寓建築類型。有趣的是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1760-1830),十九世紀之後的倫敦都市人口大增,卻不見公寓的興建;然而巴黎人卻首先熱衷於新的公寓建造,新的都會居住形態具體改變了他們日常生活的方式。馬庫斯(Marcus, S., 1999:17)的公寓研究指出:「就當時的巴黎人而言,公寓是一種現代性社會的具體實質呈現,重新定義私密與公共生活的社會概念:它是都市空間統一規範下,對社會異質性的限制;是家庭與都市的交往;也傳達了都市空間元素之間的透明性與流動性。」

文/郭肇立(建築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