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

No.605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當期

2025
05

No.605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2025/02

建築屬於誰

2025/02

從小到大

2025/02

看不見的設計

2025/02

向天、地、山、水學習

2025/02

在路上,記南竿二六的轉譯及其他

2025/02

評審感言

2024/02

素景

2024/02

鼓掌100年

2024/02

新竹記憶的風塔|漫長的旅程

2024/02

建築是一種信仰

2024/02

評審感言

2024/02

好建築永遠可以被看到

2024/02

來自場域的聲音

2023/02

破風前進

2023/02

會幕·救贖·召喚·重生

2023/02

《評審感言》

2023/02

積極創新的五角型建築

2023/02

看見·硯之心-新美術館2.0 心的看見

2023/0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得獎感言

2022/02

建築獎側寫

2022/02

明天會更好

2022/02

怡然自得的臺灣建築

2022/02

建築獎的光譜轉移

2022/02

瞻前顧後

2022/02

修復與共生

2022/02

從土裡長出來的建築

2022/02

地球倒帶計畫 

2022/02

城牆中的教堂 

2022/02

小城市的文化風景

2022/02

建築的修補造型論 

2022/02

Putting a Hole in One Acceptance Speech of 2021 Taiwan Architecture Jury Prize

2021/02

2020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實錄

2021/02

建築的影響力—社會演化的觸媒

2021/02

越過另一個山丘

2021/02

建築是個動詞

2021/02

透過臺灣建築獎的三點建築觀察

2021/02

此地何時 —「時間場所」、「社會鏈結」與「設計改變」

2021/02

都市鍊金術

2021/02

臺灣「社會住宅」的省思

2021/02

城市裡的動物園

2021/02

一個平順的都市建築

2021/02

自然串流的學校

2020/02

影響

2020/02

舊建築空間精神的當代詮釋 評2019台灣建築獎有感

2020/02

不只是建築的獎

2020/02

壯圍沙丘

2020/02

評審的難題

2020/02

方圓之內探索宇宙

2020/02

壯圍浪流連

2020/02

還有多少我們「視而未見」的現象在我們的週遭?

2020/02

莫大的鼓舞

2020/02

一個都市空間誕生的冒險旅程

2019/02

2018臺灣建築獎評選紀實

2019/02

理性與感性

2019/02

轉變正在各處發生中

2019/02

開眼

2019/02

首獎之外的餘音

2019/02

建築的第一人稱

2019/02

城市、劇場與適切性

2019/02

新與舊的間隙或時間的詮釋

2019/02

青林書屋是一個人與社會的建築實踐

2019/02

創造有記憶的新建築

2019/02

當山嵐湧起

2018/02

2017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實錄

2018/02

為何而「獎」?

2018/02

建築師的探望與作為

2018/02

對抗

2018/02

微見

2018/02

豐盛的建築宴饗

2018/02

虎山行

2018/02

從閒置到閒晃

2018/02

工地物語

2018/02

浪漫的一廂情願

2017/02

2016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記實

2017/02

複雜與矛盾

2017/02

創造可分享的感動

2017/02

悠美的短歌

2017/02

建築的價值

2017/02

地景、結構與文化的表現力

2017/02

我來說個故事

2017/02

正視本土文化自明性

2017/02

新的文化泉源

2017/02

一個里程碑的結束與開始

2017/02

何其有幸

2017/02

看那遙遠的地方

2016/02

2015臺灣建築獎決選會議實錄

2016/02

向努力不懈的同行致敬

2016/02

學習、反省與欣賞

2016/02

終於,有人從沉睡中醒來…

2016/02

那有機的、非正式的、隆重的、浪漫的真實

2016/02

虛構的真實建構

2016/02

追尋理想的氣質

2016/02

建築的本來面目

2016/02

療癒土地,滋養眾生

2015/02

臺灣建築獎十年觀察

2015/02

2014臺灣建築獎決選會議實錄

2015/02

追求超越專業精神與學院教育之上的建築實踐

2015/02

建築有夢,坎坷行

2015/02

微光中的保護主義

2015/02

2014年臺灣建築獎評審行程備忘錄

2015/02

感動之餘:建築的另一個隱藏向度

2015/02

設計的界限

2015/02

幸福車站

2015/02

欣慰與欣喜

2015/02

充滿活力的台灣玄關

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海島
聯絡我們|© 2015 建築師雜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TOP